初审编辑:吕晓娈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金雪 济南报道
5月30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17.21亿元、利税总额1.31亿元,在全国总社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综合业绩考核中荣获优胜单位二等奖,在全省供销社系统业务评价中荣获一等奖。
坚持为农宗旨,锐意攻坚进取
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济南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波介绍,济南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在健全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社有企业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有力推动了改革任务落实,为农服务的载体得到进一步壮大。章丘“支部一加三”等经验做法作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试点成果,分别写入中发〔2015〕11号文件、全国供销总社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的指导意见。有2个区供销社入选全国“百强县社”、3个区供销社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5个区县分别列为全国、全省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1个企业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入选“2022山东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围绕中心大局,主动担当作为
良好社会形象得到重塑
市供销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在应急保供、疫情防控、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迅速复商复市,全力以赴保供应、稳物价、促生产、惠民生;不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历城区供销社李洪文同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洪文同志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和我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聚焦主责主业,巩固传统业务
流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市供销社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丰富拓展各类便民利农服务功能,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深入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成区级集配中心7个、镇级综合服务站36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77个,全系统各类经营网点达到2189个。加强农商互联、农超对接,形成惠农富农的产销对接流通业态,不断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保春耕、战“三夏”、接力秋冬种,畅物流、调货源、强储备,做好农资供应服务工作。开展到乡、进村、入户的快递服务,构建农村物资流通大格局。
创新服务供给,搭建综合平台
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同时,市供销社以“服务规模化 农民组织化”为导向,以优化和提升农业服务供给质量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着力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销品牌”。开展“土地股份合作 全程托管服务”试点面积达到7万余亩,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全市建成为农服务中心37处,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
树立开放思维,加强联合合作
社有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市供销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联合合作为手段,创新社有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453”(四家集团、五大市场、三个展会)为引领的社有企业运营体系,激发发展活力,增强行业实力。3家直属企业入选全国总社“百强企业”。茶叶集团蝉联“中国茶业百强企业”,被誉为“江北第一茶市”。英雄山文化市场大力营造“文化济南”人文环境,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四大文化市场之一,被誉为“江北文玩第一家”。
着力强基固本,狠抓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体系积厚成势
除此之外,市供销社大力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完善市、区县、乡、村四级贯通的基层组织体系,发挥供销合作社联接城乡的优势,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实施“强基”工程,加快恢复完善基层社,全系统累计有16家基层社被评为全国总社“基层社标杆社”。实施“倍增”行动,以“一村一业”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为纽带,领办创办服务专业合作社达到486家,有30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深化“共建”机制,顺应农村“三变”改革,推动村社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初审编辑:吕晓娈
责任编辑:曹亮
“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济南!”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五湖四海、八方游客竞相奔赴 “诗和远方”——济南,很拥挤也很热闹。无论是去有美景的地方体验慢生活节奏,还是在宽厚里、芙蓉街、环联夜市感受滋滋冒油的烟火气,今年以来,济南文旅“卷”出了圈,“网红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