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晖
11月30日,记者到惠民县胡集镇南王村采访。进村不多时,“神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
该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虽然保留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名称,但从2019年开始,该村从过去的香菇种植逐步转型成为记者在这里看到的场景:种植玉米产生秸秆,秸秆粉碎做牛饲料,规模化养牛产生大量牛粪,牛粪做床基养殖蚯蚓,蚯蚓作为中药“地龙”产生经济效益。
原有优势难以为继
南王村毗邻滨惠大道和东吕高速,交通便利;地处徒骇河畔,水源充足。村里1000多亩耕地大部分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青年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因为有种植香菇的传统,2009年,在胡集镇党委的支持下,南王村党支部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了神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南王村种植香菇近30年,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市场效益一直比较稳定。然而从2019年开始,香菇开始滞销,近三年来价格一跌再跌,给合作社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军介绍,赶上好年景,一个香菇大棚能收入近2万元。疫情一来,80吨滞销的香菇只能临时存放在冷库里。“存放3个月,香菇就会变质,更卖不上价了。再加上冷库的使用费和电费,让社员们逐渐丧失了信心。”村党支部成员拿着样品跑小区、跑超市、跑学校食堂,一点一点推销、销售。虽然最终也将滞销产品销售一空,但价格减半,社员们赔了本。
本着“产业多元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借助农村有养牛基础且投资不大这几项优势,并借鉴周边地区的经验,合作社投资38万元新上了肉牛产业。伴随着第一批50多头牛的到来,牛粪处理问题也随之到来。“我们村的土地都流转,牛粪没法往地里拉,没处放。”
小蚯蚓解决大问题
针对牛粪处理难题,张洪军他们上网查询,发现养殖蚯蚓可以将牛粪有效利用起来。
2020年6月,张洪军带领村合作社的骨干,一起到江苏宿迁实地考察,学习他们的蚯蚓养殖技术。回来后,他们用两个大棚试验养蚯蚓。目前蚯蚓养殖项目已投资18万元,15个大棚里“住”上了蚯蚓。
养殖蚯蚓的床基需要大量牛粪,南王村养牛户共饲养了百余头牛,双方各取所需,高度契合。
今年44岁的胡小梅是村里的一名聋哑人,在合作社打工6年了,目睹了合作社一路的“成长”。从种香菇到养牛、养蚯蚓,胡小梅都很快上手,每天收入70元。“像她这个身体状况,在其他地方很难就业,来合作社打工不用出村,家人放心,她也干着顺手。”村委委员关秀山介绍,目前像胡小梅这样在合作社解决就业的人员,在南王村有十几个。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南王村还创新建立起“销售合伙人”模式,利用合作社拥有1000立方米冷库的优势,与北方最大的蚯蚓繁殖和深加工基地天津地龙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在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保障了南王蚯蚓的市场收益。
特色项目穿珠成链
随着蚯蚓的到来,南王村形成了一条循环农业链条:玉米秸秆喂牛,牛粪养殖蚯蚓,出售蚯蚓之外蚯蚓粪也作为高端经济作物肥料出售。
记者采访当日,张洪军照例在牛棚和蚯蚓养殖棚查看一圈,这是他这几年以来形成的习惯。就在不久前,张洪军代表合作社与知名药企江中制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凡是合作社养殖的蚯蚓,他们照单全收。“蚯蚓每月繁殖一批,一个棚出350斤,一斤卖8元。蚯蚓粪两年一出,一个棚能出10立方。”对于可观的收入,张洪军如数家珍。从去年3月上了蚯蚓养殖项目以来,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20多万元。
走上“循环农业”这条路,发展前景愈发广阔。在南王村“第一书记”王军的带领下,合作社又引进了鲁发公司4000千瓦农光互补项目。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在原有37个大棚的基础上,再新建墙体式大棚40余个,并完成水电线路铺设,大棚使用权归村庄,目前已开工建设。利用蚯蚓不喜欢光照的特性,大棚顶部全部铺设光伏太阳能板。项目实施后,大棚内年可处理厨余垃圾或牛粪270吨,大棚顶部光伏可实现年均发电量550.78万千瓦时,每年可产生收益70余万元,成为滨州市最大的蚯蚓养殖产业园区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立体农业的样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