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娜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晓丹 济南报道
有一种爱,播撒希望,让绝望中等待的人们看到曙光。有一种善举,迎向新生,从此天各一方,唯有血脉相连。有一种奉献,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他们就是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
又是清明春风扬,追忆亲人情义长。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山东福寿园纪念广场上,一场特殊的追思活动如期举行。
大爱无疆 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人生谢幕
在山东省暨济南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清明节捐献者追思会上,记者遇见了从外地赶来的“特殊”妈妈——张倩。
“我的孩子叫蒋天佑,于2015年8月31日出生。”闲谈中,张倩讲起了她和蒋天佑的故事。
蒋天佑是早产儿,身体不好,多次住院治疗,这也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积蓄。“当时没办法了,只能呼吁社会捐款,但是还是无法挽救孩子的生命。”提到这儿时,张倩已有些哽咽,“谢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所以蒋天佑去世后,与家人商量过后联系了红十字会,选择遗体捐献,希望为医学作出贡献,也算是回报社会。”
蒋天佑的去世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可言说之痛。今天张倩并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了自己的父母和第二个孩子与蒋天佑团聚。“这么多年来,我和家人始终不能控制对孩子的思念。这次带着小弟弟来看看哥哥,也算是一种圆满。”张倩轻抚石碑上“蒋天佑”的名字,含泪说道。
新增219位捐献者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今年清明,遗体捐献纪念碑、器官(角膜)捐献纪念碑上又新增了219位捐献者,共镌刻了4506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他们中,有生前同医患者痛、身后共献大爱躯的张建生李毅夫妇,有留下光明在人间的老离休干部黄开训,有伉俪情深、相约捐献的官绪燕王学芳夫妇,还有很多夫妇二人的姓名并排刻在一起,他们生前互敬互爱,去世后名字还相互依偎……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故事。
在追思会上,记者发现很多人既是捐献者的家属又是捐献志愿者。
高海清的亲弟弟在今年去世,他是一个接受肾移植的受捐者,受捐十年后由于器官再次衰竭而去世,生前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志愿书。
“从器官捐献的受益者,到遗体、角膜捐献者,我为弟弟的生前选择而欣慰,为弟妹和侄子的大爱无私而心存敬畏!”高海清说。
遗体、器官捐献,承载的不仅是奉献,更是生命的希望。他们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
如今的高海青也光荣的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在我的影响和宣传下,周围20多位亲友都加入了这一行列,共同完成生命的接力。”
希望之花永不凋零 生命的接力从不停歇
69岁吴晓建的父母在山东省人大《遗体捐献条例》立法前,就商定要把遗体贡献给医学教育事业。受父母大爱感召,2012年,吴晓建在自己58岁生日的当天进行了遗体捐献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吴晓建还有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济南市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
在各类公益宣传活动中,都能看到他清瘦而倔强的身影。在他的眼中,人的一生是向死而生的过程,接受终将死亡的未来,才能活出多彩的现在。生命意味着希望,但当生命创伤无法逆转时,器官和遗体捐献或许给了残缺的生命一种延续希望的可能。对捐献者来说,死亡,是另一种意义的重生。
截至目前,济南市遗体捐献登记报名4710人,已实现捐献729人;器官捐献见证实现705人;角膜捐献登记报名2557人,实现捐献533人。一个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次次希望的传递。大爱,架起了生命的桥梁,让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
福寿园纪念广场被群山环绕,静谧秀美。不管多远,每年清明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志愿者和相关医疗机构代表都会来到纪念广场,把手中的鲜花和星星灯放到纪念碑前,伴随着他们的思念与缅怀,遥遥化为跨越生死的一条剪不断的线。
初审编辑:高娜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