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501)“乡医书记”的“治”村之方-凯发k8官方网娱乐官方

城·事(501)“乡医书记”的“治”村之方

2023-01-16 18:13:30 来源:  作者: 单蕴菁 矫志欢 曲欣萍 冯璇 李鸿如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冯璇 李鸿如 济南报道

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九,大众网·海报新闻“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北宅科村

  济南的冬天,藏在群山缭绕的山村里。济南东部的宅科水库旁,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正在一位特殊“医生”的细心照料下,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九,大众网·海报新闻“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北宅科村,跟随“乡医书记”姚雪峰的脚步,探寻北宅科村成为山东省省级齐鲁样板村的“求医问道”之路。

大众网·海报新闻“新春走基层”记者跟随“乡医书记”姚雪峰的脚步,探寻北宅科村成为山东省省级齐鲁样板村的“求医问道”之路。

  24小时派送医疗“红包”

  她说:“有我在,他们心里要踏实不少。”

  临近年底,北宅科村已经挂上了红灯笼,在清晨的蜿蜒山路上,姚雪峰一袭白褂,轻轻拉开了北宅科村卫生室的铁门,这是记者第一眼看到姚雪峰的景象。作为北宅科村的乡村医生,今年已经是姚雪峰从医的第23个年头。

  喷洒酒精,取出血压计、血氧仪,姚雪峰轻车熟路地完成卫生室出诊前的准备工作,她刚拿出近日的面访记录本,卫生室的门便被推开了。“姚书记,我来测测血压。”70多岁的村民高育英患有高血压,姚雪峰得知情况后,坚持每月为她测量血压,将老人的数据记录在档。高育英双手冻得通红,解衣服有些吃力,姚雪峰走上前,帮老人解开衣扣,脱掉一只袖子测量血压。“高压190,低压100,最近的降压药有按时吃吗?”问及吃药状况,老人支支吾吾地说,没感到不舒服就没吃。

  “一定要按时吃药,把血压降下来。”说着,她拨通了老人子女的电话,“老人还是要按时吃降压药,先把血压降下来,明天我再去家里给她测一次,要是忙忘了,记得给我打电话。”刚挂电话,她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是村里的老人问起吃药注意事项。“有的村民心疼花钱,即使身体不舒服也硬扛着,往往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姚雪峰向记者解释道,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经商、打工,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是他们最大的牵挂。“在北宅科村待了几十年,村民们早就把我当成了亲人。有我在,他们心里要踏实不少。”

  2022年12月,济南疫情形势严峻,姚雪峰联合村“两委”将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抗原等医疗用品整理为“医疗红包”送到村民家中,人手不够,他们就24小时加班加点派送。“过年为村民送‘红包’,既希望他们保重身体,也寓意着红红火火。”姚雪峰说。

  用行动解决“吃药”难题

  她说:“2054名村民我都‘心中有数’。”

  2018年,姚雪峰被推选为北宅科村党支部书记,从“乡医”到“书记”,转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心。

  冬天,气温骤降,卫生室内的村民却络绎不绝。村民姜阵水曾是北宅科村12户省级建档贫困户中的一员,一家四口,三个都是残疾人。从事乡医这些年,姚雪峰时常为姜振水测量血压、血氧,记录他的身体情况。当选村支书后,姚雪峰主动联系环卫部门,为姜振水争取到环卫工人的公益岗,“老人行动没问题,就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姚雪峰说,每月800元,虽不多,却让这个家庭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以前没钱看病,吃药也没人管着,只能买些最便宜的。现在政策好了,不仅有了收入,姚书记更是每个月都上门送药,而且一分钱也不用花。”姜振水高兴地说。

  “吃药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姚雪峰松了一口气,姜振水等家庭每月用药需要到街道卫生院领取,老人们年纪大,身体不好,按时拿药的担子就落到了姚雪峰肩上。“最多的时候,我帮25个村民拿药,药装了一麻袋,足足有半个人高。”从2018年到现在,姚雪峰月月如此,从未停歇。

  测量完血压、血氧,姚雪峰为姜振水整理好身上橙色的环卫工人制服,把他送出门外,抽出他的家庭档案,完成这个月的更新。打开档案,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手写记录字样,姚雪峰说,“从落户北宅科村起,每一个人我都会手写建档,从体检表到个人基本信息,2054名村民我都‘心中有数’。”

  以“诚心”换来村民真心

  她说:“千家万户总得有个为民服务的。”

  自1999年来到北宅科村成为一名乡村医生,23年恍如昨日,在北宅科村的经历一幕幕闪现在姚雪峰眼前……

  刚嫁到北宅科村时的姚雪峰,大学刚毕业,怀揣着一腔热血,在左邻右舍的劝说下,留在了家乡,坐在设备简陋的卫生室,她下定决心要完成作为医者为民服务的使命。

  匆匆十余载,时间到了2018年,姚雪峰以时间换真心,成为了村民们最信赖的“亲人”。彼时的北宅科村,村里耕地极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路灯“垂头丧气”、自来水管道老化、道路年久失修……北宅科村的担子,需要一位一心为民的带头人来挑。老党员们纷纷来到姚雪峰家中,恳请她接过这担重任。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姚雪峰答应参加选举,顺利成为北宅科村党支部书记。

  她说,“千家万户总得有个为民服务的”。为了让村民24小时能喝上自来水,姚雪峰自己找到公司完善维修方案,将预算做明、做细,带着方案找到相关领导,北宅科村的管道改造项目被正式提上日程。三年后,北宅科村完成了自来水全覆盖,往日需要开拖拉机去买水的居民再也不用冒着严寒酷暑奔波在买水路上。

  “无论是作为乡村医生,还是村党支部书记,我始终站在老百姓这头。”站在卫生室门外,姚雪峰望着不远处北宅科村委会外新建的活动广场说道。时间已过八点半,姚雪峰匆匆锁上卫生室的大门,带领大家走向村委会,开展今天的工作。问及新年愿望,这个朴实的“乡医书记”只是笑着说:“我们村的年糕、面条远近闻名,我的愿望就是搭上彩石街道‘乡村赋能’的快车,让村民直接对接市场、供应农产品、参与电商,学习市场营销的本事,带领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初审编辑:尹延杰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02-09 07-50海报新闻
  • 02-09 07-49大众网
  • 02-09 07-47海报新闻
  • 02-09 16-42大众网
  • 02-09 16-39大众网
  • 02-09 16-39大众网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