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夏去秋丰盈,连日来的济南,呈现出最美的丰收画卷。
机器声隆隆作响,大型德国进口克拉斯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济南新旧动能起步区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一派丰收好景象;黄澄澄的龙山小米,金灿灿的成熟玉米,章丘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曲曲丰收的欢歌在乡村广袤的田野上唱响……
金秋时节,增产、增收、增效,是农民内心最美的期盼,尤其是近年随着智慧农业不断发展壮大,济南的丰收也越来越有了底气,一系列的“黑科技”正在展现济南智慧农业的美好未来。
德国进口大型收割设备在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穿梭
德国进口设备“慧”收割,今年的秋收不一般
国庆假期济南“泉水旅游”火爆,济南新旧动能起步区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也是一派热热闹闹的玉米收获景象。
9月30日,时值2023年国际粮食增产减损大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由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参建运营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项目正式展开秋粮收获工作,为济南秋收好“丰”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今年在新旧动能起步区的太平街道流转了近1万亩地,科学划分为21个田块,6月份组织了种植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收获期。”采访中,济南城发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杨蕾告诉记者,收割现场引进了德国进口的大型设备,1小时的收割面积能达到30亩地,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做到粮食减损5%左右。
2021年9月,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举办,大会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据了解,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是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示范主会场,这也意味着该示范区将大大聚焦粮食生产和节粮减损,为筑牢粮食安全韧性做出示范区应有的表率。
据悉,示范区目前秋粮种植面积约1万亩,通过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方式,预计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5%,种粮农民增收等多个目标。收获期间,共投入各类农机装备30台以上,运输车辆80余辆,将实现玉米机收率100%,小麦机播率100%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土壤环境监测
植物可穿戴生理监测
农业如何插上“科技翅膀”?“数字化”是关键
如今农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变得更加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要素,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交相融合,实现高效率、数字化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
还是以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为例,通过聚焦粮食“智能、高产、减损”,该示范区致力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数字化管控技术、化肥减量与绿色防控技术、粮食生产全程减损技术共计四个“国内领先”。
“数字化管控技术方面,主要是植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济南城发农业科技公司执行董事焦鹏介绍,例如通过布设各类田间传感器、配备高精度农机设备、运用数字模型监测预警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粮食“耕种管收储销”全环节数字化精准管理运营,充分展现农业的智慧性。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区今年打造了农田环境及生态湿地智能全维度无线网络监测系统,主要基于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全维度、高粒度实时智能监测。监测内容包含土壤微环境、植物生理生长环境、局域小气候环境、水肥气热养分环境、生态环境等等。
同时还有数字化农田高效智能灌排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涵盖智能高效水肥灌溉施肥、智能排水控制与面源污染防控、智能机井水位及水泵运行状态ai监控等多个方面。北斗高精度无人机与智慧农机控制系统更是可以实时采集农田影像,通过遥控器无需网络,即可本地建图,自动识别地块边界与障碍物,快速规划大田作业航线。
丰收的欢歌在章丘田野唱响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济南剑指“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如今智慧农业在章丘区也得到了生动体现。在山东章丘水发智慧农业大葱产业园,大葱种植管理大数据平台担当着重要角色,基地的土壤数据、灌溉记录等都可以在平台上一目了然,从环境调控、农事操作、灾害预警到病虫害防治的优化方案,均能通过智能设备在田间地头实施。
在黄河农场占地278亩的黄河舒心养殖场,从事畜牧养殖行业的甄兵然以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生态环保、智慧农业“四位一体”为重点,走出了别具一格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该养殖场被授予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和山东省智慧农业创建基地。
近期,济南专门召开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进行系统部署,明确建设数字济南的目标是打造省内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当治理变“智理”,这也意味着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南市354.2万亩玉米,已收获209.18万亩,秋收进度59.1%,累计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27866台(次),机收率96.0%;全市预计播种小麦330万亩,已播种32.16万亩,秋种进度9.8%,累计投入播种机4011台(次),机播率98.2%。
在今年召开的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济南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种业要突破,科技则是根本。为此,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大力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计划投入10.6亿元,支持植物基因编辑、“核不育”育种和山东前沿农业生物等重点生物育种项目建设。同时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现代种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积极打造长清区、商河县国家级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基地,申请举办山东国际种业博览会,聚力打造享誉全国的种业会展品牌。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